图. 醛固酮在骨 - 血管轴中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的效应以及 14-15EETs 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81670676、81422011、 81370837) 等资助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辉教授和严励教授课题组,在醛固酮与血管钙化领域中开展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Downregulated Serum 14, 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血清 14,15- 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水平下调与原发性醛固酮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为题,于 2018 年 2 月 12 日在 Hypertension(《高血压》)上在线发表。 刘品明、张少玲、高静伟并列第一作者,黄辉和严励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成年人 CKD 患病率为 10.8%(大约 1.2 亿)。尽管血液净化技术日新月异,但死亡率仍逐年攀升,现已明确导致 CKD 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该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发现血管钙化在其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血管钙化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无论是药物、血管介入或外科手术都不能有效逆转,血管钙化发病机制是高血压和肾脏病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在 CKD 和心血管疾病的进程中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在心肾疾病中,RAAS 均呈现过度激活,而增高的血管紧张素 II 和醛固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效应分子,RAAS 与血管钙化的关系一直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醛固酮能促进血管局部氧化应激、炎症,导致血管重构,但是醛固酮与血管钙化的关系一直有极大争议,尤其是缺乏人群研究的直接证据。另外,由于血浆醛固酮水平和血管钙化发生率在 CKD 中都显著上升,因此要在 CKD 明确两者是因果关系或并行关系有困难。该课题组分析高血压人群数据,发现醛固酮与冠状动脉钙化并无关系。但是在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人群中,随着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增高,血管钙化呈上升趋势。与年龄、血压和肾功能匹配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在肾功能受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成骨因子明显升高,而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几乎增加一倍 (39.1% vs 20.3%,P=0.023)。这说明在肾功能受损的环境下,醛固酮具有促血管钙化的作用。此外还发现在腹主动脉钙化人群伴有 14,15- 二羟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增高,而 14,15-DHET 是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 P450 表氧化酶代谢产物 14,15-EETs 的降解物,该课题组长期从事这一通路的转化研究,也旁证调控 14,15-EETs 可能成为肾脏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干预靶标。
该研究首次在人群中证实了醛固酮和血管钙化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发现在肾功能受损提供的微环境下,醛固酮将发挥显著促进血管钙化的作用,同时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 14,15-EET,提供了全新角度去探讨醛固酮与血管钙化进展的关系,研究成果有望为血管钙化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文章来源:生物360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