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通发布2017年就医数据报告,报告从平台服务、就医数据、智慧就医、相关案例等几部分进行分析。
平台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28个院区、21个市属医院入驻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平台累积服务人数超3500万,包含挂号、取号、缴费、客服等服务。其中,累计挂号服务超1620万人,累积缴费服务超393万人。
平台去年新增注册用户238万人,微信新关注用户305万,自助机器服务人次达1800万,年访问量达4.2亿。
2017年,通过京医通平台挂号量达1620万,占医院挂号总量的53%,是去年超3.67倍。
此外,京医通使用了全新的号源模式。2017年,北京多家医院推出“专病专症门诊”服务,患者可通过自己的病情病症,通过平台搜索即可完成预约挂号,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让挂号变得更准确。据了解,平台专病专症门诊达385个,挂号量超75万;知名专家团队达70个,挂号量达17万。
就医数据
1、3个年龄段患者就医最频繁
数据显示,3个年龄段的患者就医最频繁,分别为0-6岁、28-35岁、54-60岁。
其中,儿童患者到皮肤科就诊最多。数据显示,0-9岁患者到皮肤科就诊率为36.64%,而其他高发就诊科室分别为保健科、呼吸内科、骨科,就诊率均超过10%。
而28-35岁青年患者中,产检就诊比重大。
中老年人则多患有老年病及慢性疾病。从报告来看,40岁以上的患者最常去的是心内科,而50岁以上的患者到心内科的就诊率均超过30%。其他中老年人就诊频繁的科室包括眼科、呼吸内科。而肝病则为40-69岁患者高发期。
2、挂号方式差异较大
各个年龄层选择挂号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数据显示,年轻人更接受微信挂号;中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弱,则更习惯自助机现场挂号。其中,儿科患者之所以占比高多是由于父母代为挂号。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了新的挂号方式。2017年,45岁以上的用户使用微信挂号的占比逐渐增高。目前,中老年人使用微信挂号的频率约占30%。
此外,不同时间的号源,挂号方式也存在区别。在使用预约挂号时,有8成用户选择使用微信;而当日挂号时,有7成用户选择自助机。
3、近半用户年均1次就诊
2017年中,有49%用户有1次就诊记录。而51%用户皆需复诊。在复诊患者中,有71%的用户两次就诊间隔为11-15天。而在反复就诊科室中,血液透析室门诊、肿瘤放疗科、生殖中心分别位列前三。
平均一周中,周一为就诊人数最多的一天,占比18.24%,而周二到周日,就诊人数依次递减。
平均一天中,8:00-9:00为取号就诊的最高峰时段,13:00左右也迎来一小段高峰期。10:00-12:00、16:00-18:00就诊人数为较少时段。而工作日期间,有57.94%的号源集中在下午,41.31%号源集中在下午。
智慧就医
一直医疗,京医通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体系。
2017年上半年,京医通自助机端缴费功能上线,天坛、肿瘤、世纪坛、积水潭、回龙观、安贞、小汤山医院还实现了手机端微信等自助缴费功能。据了解,从建卡、挂号、缴费、取号全过程,京医通自助挂号机可节省越4分钟,提高了就诊效率。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80%的患者对挂号服务的改变感到满意,认为自助机及微信挂号比以前传统的窗口挂号方便。
此外,京医通平台建立了智能识别系统,通过锁定可疑人员,防控黄牛倒号。目前,已封锁黄牛账号2435个。
面对热门科室、热门专家号源紧张的情况,京医通平台会提供跨院号源推荐功能,将其他医院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号源信息,如患者接受推荐,可直接点选完成挂号。目前,京医通已向85万患者提供了号源共享推荐服务,其中86%的患者接受推荐并完成了挂号,改善了“挂号难”的问题。
关于“京医通”
“京医通”是为了解决大医院门诊厅人满为患、挂号窗口前排成长龙的问题,是北京市卫生局、市医院管理局与北京银行联合发行的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实名制IC就诊卡,致力于打造“指尖上的智慧医院”。目前,“京医通”包括微信公众号、医院现场自助机和诸多医生工作站终端等。
随着2012年4月“京医通”系统的实施,使用京医通卡患者在北京市卫生局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或电话预约成功后,可直接到预约的医院科室进行分诊就诊,不用再排队取号,挂号费用在就诊后缴纳。
2015年,社保卡纳入“京医通”系统以及微信支付这两大新增功能。实现了微信和京医通卡的绑定后,患者可以在家里预约挂号、缴费,来到医院后,可以直接在自助机上取号就诊,实现包括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费用可通过微信第三方支付。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