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学都是从自然中得到灵感,这一点在生物学中更为真实,CRISPR 基因组编辑技术就是来自细菌的防御系统,这种技术已经掀起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浪潮,但是也面临了不少挑战,5 月 31 日 Cell 杂志就以“The Future of Genome Editing”为题,邀请了三位科学家,探讨 CRISPR 编辑技术的前景和它所面临的挑战。
三位学者分别是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陈佳,中科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季维智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师 Prashant Mali。
核心观点:
“ 如果必须同时考虑到安全性和重复次数,那么免疫系统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我认为近期国内的公众比之前更能理解转基因这一问题。”
“必须开发新的包装系统,这样碱基编辑器才能传递到原初细胞或动物中去。”
采访内容:
April Pawluk(Cell 杂志采访编辑):您认为 CRISPR 进入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什么?
季维智:是的,也许是因为我在研究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我想我应该先回答你这个问题。对于 CRISPR,碱基编辑或 TALEN 技术来说,了解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在临床中使用这些技术。但我认为人们可能更关心这些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可能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的桥梁。
陈佳:我主要从事 DNA 修复和碱基编辑的研究。我认为碱基编辑是新一代的基因编辑工具。我们可以利用碱基编辑器,高频诱导碱基替换,而这对于 CRISPR-Cas9 介导的 HDR 来说很难实现。
Prashant Mali:对我来说,如果要将 CRISPR 应用到临床,从长远来看,有两件事情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安全性当然很重要。但我认为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做到这一点吗?是的,我们希望能治疗遗传疾病,但我也看到了解决慢性疾病的未来可能性。直接靶向一个蛋白质或基因,只是对细胞机器的精确控制。如果必须同时考虑安全性和重复次数,免疫系统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事实上,对于整个基因组编辑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传递问题。整个传送系统将是我们必须无法避免的最大挑战之一。举个例子,如果我头痛,吃了一片阿司匹林,四小时后如果我仍然头痛,我会再吃一片。这就是小分子的美妙之处——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服用它们,治疗各种疾病。我认为 CRISPR 也可以带来同样的好处。你不必每天都做,可以每隔几个月做一次。不仅仅是遗传疾病,还有慢性疾病,都是 CRISPR 未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来源:序说DNASpeaking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