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资讯

Nature发两文说CRISPR改造的细胞易癌变 诺奖级技术引热议

来自知名科研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与著名医药企业诺华(Novartis)的科研人员独立发现,经过 CRISPR 改造的细胞,可能会成为癌症的种子!

· · ·

昨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引起了业内热议。来自知名科研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与著名医药企业诺华(Novartis)的科研人员独立发现,经过 CRISPR 改造的细胞,可能会成为癌症的种子!

blob.pngblob.png

▲两项研究指出了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一大应用风险(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说起 21 世纪人类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最大突破,或许很多人都会把票投给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便捷度,让我们对基因组进行编辑。近两年的诺贝尔奖预测中,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也都是热门之选。

但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不乏争议。抛开伦理方面的讨论不谈,去年,一项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指出,CRISPR 基因编辑可能会带来大规模的脱靶效应,带来突变风险。今年 1 月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人类免疫系统可能会抑制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影响它的工作效率。不过后续的研究发现,这两大争议并不值得担忧——前者由于证据不足,于今年 4 月被撤稿;后者则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规避。

但今天,专家们是真的担心了。

QQ 截图 20180612071803

▲关于 CRISPR 的风险已成为了爆款话题(图片来源:Endpoints 官网截图)

我们知道,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能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切开口子,进行编辑。而对于特定细胞来说,基因编辑的效率有高有低。这很容易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适应 CRISPR 系统对基因组的剪切。而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似乎也无伤大雅。我们只要挑出那些被成功编辑的细胞就好。只要编辑的细胞够多,我们总能找到一批高效的细胞。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环节。

由 CRISPR 基因编辑造成的双链 DNA 断裂与修复毕竟还是会给细胞带来影响。这时,细胞内由 p53 介导的 DNA 损伤反应就会启动,抑制细胞生长。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部分细胞无法被顺利编辑的潜在原因。反过来说,那些能够被高效编辑,并被我们人为挑选出的细胞,其中的 TP53(编码了 p53)基因及其通路很有可能带有缺陷。

QQ 截图 20180612071823

▲健全的 p53 会抑制 CRISPR 介导的基因编辑,并抑制细胞生长与分裂(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不幸的是,TP53 是一条重要的抑癌基因。据估计,p53 的变异与许多癌症有关,这包括了将近一半的卵巢癌、43% 的结直肠癌、以及 38% 的肺癌。

换句话说,我们精挑细选出的“成功”细胞,TP53 基因可能有缺陷,让这些细胞的癌变风险升高。

“在挑选那些靶向基因得到修复的细胞时,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地挑选到 p53 功能受损的细胞,”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 Emma Haapaniemi 博士说道:“如果这些细胞被输入患者体内,作为基因疗法治疗遗传病,就有可能带来癌症。这为基于 CRISPR 的基因疗法带来了安全性上的担忧。”

QQ 截图 20180612071845

▲在干细胞中,p53 的失活(p53DD)看似是基因编辑所必需的(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在业界,这项发现也引起了热议。在接受 STAT 新闻专访时,CRISPR Therapeutics 的首席执行官博士认为这些数据“看似可信”,并指出“我们需要对它保持关注。由于 CRISPR 技术已经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我们需要确保经过编辑并输入患者体内的细胞不会致癌”。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 CRISPR 专家则指出这些发现“挺令人震惊”,因为它们指出了 CRISPR 应用中被遗漏的潜在重大风险。

这些结果给 CRISPR 技术的应用前景带来了一层阴影。来自诺华的论文表明,对于干细胞的 CRISPR 基因编辑,无论是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还是同源定向修复(HDR),p53 的失活似乎都是必需的。这可能会影响到针对遗传疾病的基因疗法研发。

但许多专家们也指出,这绝非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末日。首先,我们尚未在小鼠实验中看到由于 CRISPR 基因编辑导致的肿瘤爆发,因此这两篇论文的发现可能在临床上的负面影响有限;其次,目前我们也已经研发出了不依赖于双链 DNA 断裂的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能规避这一风险。

QQ 截图 20180612071917

▲由张锋教授(左)、David Liu 教授(中)、以及 J. Keith Joung 教授(右)带来的新款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规避这一问题 (图片来源:Beam Therapeutics 官网

CRISPR 基因编辑不是魔法。客观看,作为一种充满潜力的生物技术,它也有它的瓶颈与风险。我们期待随着人类对这一技术了解的不断加深,在开发基于 CRISPR 的疗法时,我们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让人类能更自信地迈步在属于基因疗法的时代。

原文: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induces a p53-mediated DNA damage response

DOI号:10.1038/s41591-018-0049-z 

原文:p53 inhibits CRISPR–Cas9 engineering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OI号:10.1038/s41591-018-0050-6461557077357842171.png

领取2天会员.jpg

来源:生物36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