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曾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是抗生素的发明,让这一曾经意味着死亡的疾病变成了几天就可治愈的"小病"。但正在人们为之欢呼之时,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不断凸显。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来克服耐药性问题,尽管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耐药性问题出现,新抗生素的开发与耐药性问题之间就像是一场赛跑,但抗生素开发似乎总是未能完全战胜耐药性。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在克服耐药性问题上有着"方向性"错误,而忽视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不断凸显的最根本原因——抗生素滥用。
为此,自2015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WAAW)"。2018年11月12日-18日便是今年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今年的主题是:急需做出改变,我们很快就没有可用的抗生素了(Change Can't Wait. Our Time with Antibiotics is Running Out)!
当下,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一项由英国政府主导的抗生素耐药评估预计,目前全球每年因抗生素耐药死亡的人数多达70万人。而如果耐药性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050年全球因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致死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年。
这些数据表明可克服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性,可以说,遏制耐药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爱护抗菌药物,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而想要克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控制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滥用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据悉,我国的感冒患者门诊使用抗生素约有75%,外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更是高达95%,住院病人有80%的使用抗生素,远远高于抗生素使用30%的国际水平;在我国医药市场,抗生素销售额占全国药品的30%,连续多年位居第一。我国人均抗生素消费量十倍于美国!
分析来看,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抗生素用法不当
不同种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往往存在差异,因而在给药方式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表现为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成正相关,而与最高血药浓度无关。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通常的做法是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经静脉给药,每日1次,直接导致单次用药剂量超过正常用药范畴,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单次给药会导致患者一天内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较低,无法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抗生素配伍不当
配伍不当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这些不当配伍包括:1. 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抗生素应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2. 青霉素不宜与氨茶碱、碳酸氢钠配伍使用;3. 地塞米松磷酸钠呈弱碱性与青霉素配伍后可导致青霉素直接失活而降低抗菌治疗效果;酸性溶液会促进青霉素氧化分解从而影响其抗菌治疗效果等。
抗生素联用不当
一些感染疾病,单纯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感染疾病都会给与两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治疗,这虽然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治疗速度,但最终会导致副作用以及耐药性的增加。
抗生素适应症把握不严格
抗生素应当具有明确的适应症,但在临床使用中,不同抗生素混用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一些临床医生不根据患者细菌感染种类,选择意识偏好、熟悉的抗生素,这也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
遏制
为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世界各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我国就专门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WAAW)”也是在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作为全球行动计划,其目标主要有5项:1、通过沟通、教育和培训,提高对AMR的关注和了解;2、通过监测和研究,增强AMR知识和循证基础;3、通过有效的卫生和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4、在人和动物中优化抗菌药物使用;5、增加对新药、诊断工具、疫苗和其他干预措施的资金投入。
有人指出:抗生素耐药不是天灾,更是人祸!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抗生素,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早产儿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将生活在感染的恐惧之中;心脏手术、开胸手术、关节置换等徐奥预防用药的手术也将无法开展。不过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抗生素滥用问题的严重性,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相信抗生素耐药性、滥用等问题最终会获得很好的解决。
来源:新浪医药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