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健康,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敏感性、血压、体脂代谢等。也有一些研究观察到运动对细胞再生和抗衰老的有益影响,但不同运动方式的细胞效应有没有差别,并不明确。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方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三种常见运动方式对人体细胞衰老的影响。研究发现,耐力训练(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能够减缓甚至逆转细胞衰老,但抗阻训练没有这一作用。
被称为“生命时钟”的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种重复的DNA序列,在细胞分裂时,能够保护染色体末端。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缩短,直到过短而无法保护染色体,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端粒缩短的过程受到几种蛋白质的调节,其中,端粒酶能够抵消这种缩短过程,甚至可以增加端粒的长度。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是细胞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这是第一项关于不同运动形式对这两种细胞衰老指标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人员招募了266名年轻、健康但之前并不积极锻炼的受试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不改变任何生活方式。另三组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三次45分钟的训练。耐力训练组连续跑步;HIIT组依次进行热身、四组高强度跑步交替慢跑、冷却慢跑;抗阻训练组在八种器械上进行循环训练。坚持运动并不容易,只有大约一半受试者最终完成了研究,共124人。
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细胞中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进行了两轮分析,分别在研究开始时,以及最后一次训练后2-7天内。他们发现,与研究开始时以及对照组相比,进行耐力训练和HIIT训练的人群,端粒酶活性增加了2-3倍,端粒长度也显著增加,而这对于防止细胞衰老,改善细胞再生能力,以及健康老龄化非常重要。有意思的是,抗阻训练没有发挥这种作用。
根据领导研究的德国莱比锡大学Ulrich Laufs教授介绍,“这是目前将明确的训练方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的最大规模随机研究。”但人数较少仍是这项研究的局限之一。此外,在训练项目以外,所有受试者的日常活动中都可能还有其他形式的锻炼。
Laufs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示了耐力训练改善衰老进程的一种机制。在未来的干预研究中,也许可以将端粒长度作为'生物年龄'的指标。”
耐力训练和HIIT训练带来抗衰老细胞效应的一个可能机制是,这两种运动方式会影响血管中的一氧化氮水平,从而导致细胞中的相关变化。
在同期发表的社论中,英国纽卡斯尔大学Konstantinos Stellos教授和Ioakim Spyridopoulos教授认为,这项研究显示了“有氧耐力训练对于心血管衰老的改善优势。”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端粒酶在维持端粒长度方面的作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除了对心力衰竭的可能影响。但随着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缩短加速可能是氧化应激增加和细胞周转更快的迹象。端粒酶可以导致一氧化氮增加,减少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DNA损伤和细胞死亡,这对于延缓脂肪沉积带来的动脉阻塞非常重要。
研究的共同作者,德国萨尔大学Christian Werner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数据支持了ESC目前的指南建议,抗阻训练应作为耐力训练的补充,而非替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抗阻训练不可取,在《2016欧洲心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指南》中,耐力训练和抗阻训练都被推荐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只是,在抗衰老作用上,耐力训练似乎更胜一筹。
参考资料
[1] Endurance but not resistance training has anti-aging effects.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8,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11/esoc-ebn112618.php
[2] Christian M Werner, et al., (2018).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ndurance, interval,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elomere length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y585
来源:学术经纬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