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物制药网站BioPharma Dive近日推出年度最佳系列,其中默沙东被评为2018年度最佳制药公司。该网站还评出了年度最佳生物技术公司(Spark Therapeutics)、年度最佳CEO(Emma Walmsley,葛兰素史克)、年度交易(武田620亿美元收购Shire)、年度最佳创新(RNA靶向疗法)、年度最佳新药上市(安进/诺华偏头痛药物Aimovig)。默沙东为何能获此殊荣呢?以下是对默沙东近年来发展的分析。
自2011年以来,默沙东最畅销的药物一直都是重磅糖尿病药物Januvia(捷诺维,通用名:西他列汀)。但2018年,其肿瘤免疫疗法Keytruda将取代Januvia的位置。近年以来,在免疫肿瘤学领域,Keytruda临床研究捷报频传,而竞争对手接连受挫,这些有利因素已推动Keytruda销售稳步增长,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类别中最畅销的药物。
这一变化并不令人惊讶,却反映出了默沙东自21世纪一十年代初主推业务由初级保健产品向以肿瘤学和疫苗为主导的投资组合的不断演变。而Keytruda已加速了这一转变,并且看起来在未来几年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继续下去。
在2017年,Keytruda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38亿美元。而在2022年Januvia美国专利到期时,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计Keytruda的全球销售额将超过130亿美元,对该药继续取得成功的乐观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Keytruda在临床表现方面对竞争对手百时美施贵宝(BMS)Opdivo的碾压。
在2018年,来自3项III期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Keytruda在一线治疗肺癌方面与标准护理化疗相比延长了生存期。加上已经赢得的一线肺癌适应症,这些数据将使默沙东在肺癌这一最大肿瘤学市场中占据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瑞士信贷股票分析师Vamil Divan表示,“在未来几年,默沙东或将很难遇到竞争对手。”
投资者也对Keytruda的表现作出了积极回应,竞相购进默沙东股票。2018年迄今为止,其股票已上涨了40%,超过了制药行业其他公司的表现。
Keytruda在2018年超过的重磅产品并非只有Januvia。以销售额衡量,该药2014年获批后,在免疫肿瘤学市场一直落后于Opdivo。但在过去6个季度,Keytruda迅速崛起,并在今年第2季度,以微弱优势超过了竞争对手Opdivo。分析人士预计,随着Keytruda在肺癌领域优势的进一步巩固,这一差距在未来几个季度还将进一步扩大。这种角色颠倒可以追溯到2年前,这两种药物在关键肺癌研究中的不同结果。默沙东的临床成功帮助赢得了Keytruda的一线肺癌批准,而BMS遭遇临床失败,目前仍在继续努力。
正如Divan解释的那样,默沙东的重心一直是将Keytruda与化疗联合用药,而BMS则将Opdivo与另一种免疫疗法Yervoy的组合方案作为重点。
默沙东这一策略的成功在今年春天最为明显,在KEYNOTE-189研究中,Keytruda为肿瘤学家和投资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单纯化疗相比,Keytruda联合化疗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51%。两个月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高表达PD-L1(≥1%)的患者中,Keytruda单药治疗对存活有利。尽管对于那些PD-L1表达水平低的患者是否应该接受Keytruda单药治疗或其与化疗的组合仍然是肿瘤学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但这两项研究已经改变了肺癌的临床标准。
尽管默沙东在2018年因未能达成更多的交易而受到批评,但该公司已充分利用资源扩大了Keytruda的组合用药机会。今年3月,默沙东与卫材达成了一项可能高达57亿美元的协议,获得了卫材靶向抗癌药Lenvima 50%的权益。2017年,默沙东也与阿斯利康就其PARP抑制剂Lynparza达成了类似的交易。
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关键的问题是,除了Keytruda外,还有什么能够为默沙东的未来增长提供动力。该公司高管定义了4个核心治疗领域:肿瘤学、疫苗、专科药和动物保健。但在其他3个核心治疗领域,只有HPV疫苗Gardasil 9(加卫苗,9价)作为重磅产品脱颖而出。今年10月,美国FDA批准其用于27-45岁的成年人,扩大了Gardasil 9在美国市场的适用人群。而该疫苗更大的商业机会可能在中国市场,在这一地区销售强劲增长。
对许多华尔街分析师而言,默沙东的故事仍属于Keytruda。2018年默沙东在免疫肿瘤学方面的一切都进展很顺利,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在未来几年,默沙东是否还能重现这一壮举,将取决于由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Ken Frazier所领导的执行团队。最近,默沙东废除了一项退休规定,允许这位经验丰富的CEO至少在2019年继续领导公司,这一举措备受投资人鼓舞,因为正是在Ken Frazier的领导下,默沙东完成了由初级保健领军企业向肿瘤学巨头的转变。
参考资料:
Pharma of the Year: Merck & Co.
来源:新浪医药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