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资讯

首款急性偏头痛口服CGRP拮抗剂或Q4获批 艾尔建提交药物申请

3月11日,艾尔建宣布,美国FDA已接受并开始审查其药物ubrogepant用于急性偏头痛治疗的准入申请。美国FDA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对该药物的准入申请做出最终决定。

· · ·

虽然上周艾尔建(Allergan抗抑郁症药物rapastinel一口气公布了四项临床试验失败的结果,让其5.6亿美元收购来的新药前途渺茫,但这没有影响该公司前进的脚步。3月11日,艾尔建宣布,美国FDA已接受并开始审查其药物ubrogepant用于急性偏头痛治疗的准入申请。美国FDA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对该药物的准入申请做出最终决定。


这家总部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制药集团表示,希望其药物能够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偏头痛的口服CGRP受体拮抗剂。此次申请是基于四项临床试验的数据,试验证实了ubrogepant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Ubrogepant是一种新型、高效、口服给药的CGRP受体拮抗剂。CGRP及其受体在与偏头痛病理生理学相关的神经系统区域中表达。CGRP受体拮抗作用是偏头痛急性治疗的新作用机制,与现有的曲坦类(血清素1B / 1D激动剂)和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明显不同。目前,CGRP受体已成为偏头痛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

支持此次申请的四项临床研究(ACHIEVE I、ACHIEVE II、UBR-MD-04和3110-105-002)证实了ubrogepant在广泛患者群体中对于偏头痛急性治疗的疗效,包括对曲坦类药物的疗效欠佳或禁用曲坦类药物的患者以及存在中度至重度心血管(CV)病风险患者。两项关键的3期临床试验ACHIEVE I、ACHIEVE II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ubrogepant(50 mg和100 mg;25 mg和50 mg)治疗成人单次偏头痛疗效确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50mg和100mg剂量治疗组的疗效符合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与安慰剂患者相比,治疗组在初始剂量后2小时达到疼痛减轻(50mg组19.2%;100mg组21.2%;安慰剂11.8%),以及偏头痛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方面(50mg组38.6%;100mg组37.7%;和安慰剂27.8%)具有更高百分比的统计学显著效益。

其他两项安全性研究UBR-MD-04、3110-105-002同样取得了积极结果:前者为第3阶段、多中心、随机、52周开放标签拓展试验,偏头痛成人患者随机分为1:1:1,分别接受常规护理、ubrogepant 50mg或100 mg以评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间歇性使用一年ubrogepant 50mg或100mg用于急性治疗偏头痛发作的耐受性良好。最常报告的三种不良事件是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炎。后者为第1阶段、多中心、双盲、平行试验,该试验评估了ubrogepant 100mg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重点关注高频间歇给药对于患者肝脏安全性的影响(ubrogepant 100mg治疗2天,随访连续8周)。试验显示,频繁给药后患者耐受良好,与安慰剂相比,用药不会导致患者ALT / AST持续增加无关,证明该药物肝脏安全性良好。

偏头痛是全球第三大流行性疾病,美国的发病率为12%,其中女性患者(18%)为男性患者(6%)的三倍,儿童患者为10%(性别差异很小),而中国的发病率约为9.3%。70%-80%的患者具有家族发病使,最易发病的年龄为15-55岁。按照发病频率的不同,可分为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大约30%的偏头痛患者为高频发作性偏头痛(发作天数为4-14天/月),8%的患者为慢性偏头痛(发作天数15天/月及以上)。

神经学家Medstar乔治城头痛中心主任Jessica Ailani博士说,“尽管偏头痛患病率和社会负担非常大,但目前的治疗选择仍然较为不足,许多患者继续寻求着额外的治疗选择。如果获得批准,ubrogepant将成为25年来偏头痛急性治疗的第一项创新药物,将用于疾病的整个范围(从发作到慢性),帮助患者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获得缓解。作为慢性偏头痛研究的领导者已有20多年,艾尔建希望为需要新的急性和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患者提供选择。除ubrogepant外,我们还将继续推进atogepant的3期临床计划,这是该公司第二种口服给药的CGRP受体拮抗剂,专门用于预防偏头痛。”

文章参考来源:

1、Allergan Announces FDA Acceptance of New Drug Application for Ubrogepant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Migraine

2、Allergan files anti-CGRP migraine drug in the US


领取2天会员.jpg

来源:新浪医药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