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资讯

宫颈癌有望一个世纪内消除 10年可减少1/3死亡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是女性死于癌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 ·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是女性死于癌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中国由HPV引发的癌症病例为11万例。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全球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宫颈癌,并制定了三重干预措施及其2030目标: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

7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接受两次筛查(35岁/45岁左右)

90%被确诊的宫颈癌女性患者得到所需治疗

为了检验上述措施是否可以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WHO成立了宫颈癌消除建模联合会(CCEMC),包括来自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业团队。

近日,CCEMC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发表两项最新研究结果,基于HPV感染动态传播模型,针对78个中低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定义)的分析表明,如能落实目前WHO建议的策略,到2030年宫颈癌死亡人数就将减少1/3,未来一个世纪里有望预防超过7400万例宫颈癌病例和6000万例宫颈癌死亡,并消除宫颈癌这一疾病。

截图来源:Lancet

第一项研究建模预估了引入或增加HPV疫苗接种(以9价疫苗为主),或接种疫苗结合筛查可预防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预测结果显示,仅疫苗接种一项措施,中低收入国家就可以在下个世纪将宫颈癌病例数减少89.4%,发病率从19.8例/10万人年减少到2.1例/10万人年,从而预防6100万新发病例。然而,以WHO定义的宫颈癌消除阈值——每10万人年病例数≤4例,现今宫颈癌发病率超过25例/10万人的国家,无法仅通过普及HPV疫苗而达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部分国家有望在2059-2102年间消除宫颈癌。

在HPV疫苗接种的基础上,结合两次宫颈癌筛查,可将宫颈癌病例数进一步减少96.7%,发病率减少到0.7例/10万人年,额外预防1210万新发病例。所有78个中低收入国家均可加速11-31年并达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随时间推移,所有7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宫颈癌发病率的变化。干预措施越全面,发病率降低越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加拿大拉瓦尔大学(Universite Laval)Marc Brisson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要在本世纪末消除宫颈癌,就必须同时实现HPV疫苗接种的高覆盖率和高筛查率,特别是在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

截图来源:Lancet

第二项研究分析了所有三重策略对减少宫颈癌死亡的影响,也就是在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加强癌症治疗覆盖。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低收入国家中每10万名女性预计有13人死于宫颈癌。

与现状相比,仅接种疫苗对宫颈癌死亡率的影响很小,到2030年仅能降低0.1%,但同时进行两次终身筛查、加强癌症治疗将会大大改善宫颈癌死亡。

三重干预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30年就可避免约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相当于减少34.2%宫颈癌死亡。

到2070年,可避免1460万例死亡,将死亡率降低92.3%。

到2120年,仅接种HPV疫苗可预防4580万人死亡,死亡率降低89.5%;三重干预措施将预防6280万人死亡,死亡率降低了98.6%。

▲随时间推移,所有7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干预措施越全面,死亡率降低越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该篇研究的通讯作者,悉尼大学 Karen Canfell教授表示:“我们的发现强调了在所有三个方面(疫苗、筛查和治疗)立即采取行动对抗宫颈癌的重要性。这将意味着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方面的巨大收获。”

研究团队也指出了研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比如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治疗和生存的数据质量都不理想,实际病例数和死亡数可能更高,因此消灭宫颈癌所需的时间也许更长。另外,两项研究也尚未明确分析HIV感染与HPV感染的相互作用,在艾滋病高发国家中,HPV疫苗接种的影响可能被高估。

尽管如此,这些数据仍然强调了WHO三重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共同领导这两项研究的哈佛大学Jane Kim教授指出:“成功实施WHO建议的措施,将带来可观的健康收益”。

基于这两项研究的发现,WHO将在今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进一步审议消除宫颈癌的策略。Marc Brisson教授认为,“如果相关策略得到成员国的采纳和应用,那么到2040年高收入国家有望率先消除宫颈癌,并且下个世纪在全球范围内达成这一目标,这将是女性健康的一个巨大胜利。”

来源: 医学新视点

领取2天会员.jpg

来源:网络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