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支架(biodegradable stents,简称生物支架)被认为是治疗冠状血管变窄的理想方法。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生物支架非但不能令人满意地溶解,反而会比金属支架更加频繁地导致二次心脏病发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个谜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1月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echanisms of Very Late Bioresorbable Scaffold Thrombosis”。
图片来自Inselspital, Bern University Hospital
自从1977年首次成功地使用气囊导管(balloon catheter)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支架来治疗冠状血管变窄。人们对2011年批准上市的一种由乳酸制成的支架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这种支架在三至四年内完全溶解。然而,今年开展的研究表明这种生物支架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在中期内增加心脏病再次发作的风险。如今,这些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它为何会这样。
当生物支架让你患病
对接受生物支架治疗而言,没有外来物残留在冠状血管中,而且人们最初希望冠状血管壁发炎不会频繁地发生。冠状血管应当会自我再生。然而,近期针对支架的大多数研究表明相比于通常的金属支架,生物支架导致显著更多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支架植入1年多之后。因此,几周前,这种生物支架制造商将这种产品从全球市场上撤下。
起初,人们并不清楚并发症为何会出现。如今,这些研究人员在心脏病科医师Lorenz Räber.教授的领导下,发现了这种原因。他们与欧洲和亚洲的大学合作研究了36名在接受植入一1年多之后遭受生物支架堵塞的患者。这种原因仅通过被称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才是可检测到的。这种技术提供来自被阻断的生物支架内部的近似显微图片。
Räber说,“这些发现是令人吃惊的。尽管生物支架被正确地植入,但是我们意识到支架片段会侵入冠状血管内部。”事实上,这种生物支架的作用符合设计目标:它分解为单个片段。“然而,如果这些片段不能够完全地进入到冠状动脉血管壁,那么它们能够进入血液中,潜在地导致危险的血凝块形成,随后导致心脏病发作。”
血液稀释剂至关重要
Räber.解释道,“作为这些研究结果的一个直接后果,我们建议我们的接受生物支架植入的患者继续服用两种血液稀释剂(blood thinner)。这种服用要持续3到4年,而不是通常的1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免受意想不到的生物支架堵塞。”
生物支架何处去?
这项研究的发现也为随后的生物支架模型的关键特征提供了线索。更薄的支架和更快地溶解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改进。在伯尔尼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Stephan Windecker教授的领导下,欧洲心脏病学会的一个工作组近期针对这一点发布了指导方针(European Heart Journal, 7 October 2015, doi:10.1093/eurheartj/ehv203)。
原始出处:
Kyohei Yamaji, Yasushi Ueki, Geraud Souteyrand et al. Mechanisms of Very Late Bioresorbable Scaffold Thromb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November 2017, 70(19), doi:10.1016/j.jacc.2017.09.014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