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借助非典疫情,培养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实现快速增长;而新冠肺炎,或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器,实现行业的发展新拐点,作为医药代表,有资源有能力,可以瞅准其中的风口,找到转型机会。
多地发布政策,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
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发布消息,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纳入医保支付,使其成为武汉首个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从26日起,武汉市的医保重症(慢病)患者登陆“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线上复诊,线上开放、医保在线结算以及药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此外,重症慢病患者不出门即可获得必需的治疗药物,同时医保基金能够实现结算,个人只需支付自付部分。
2月23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医保局表示,为全面服务疫情防控和统筹做好日常医疗保障,包括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实行纳入医保支付。
2月21日,杭州开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互联网诊疗医保在线结算,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参保人员提供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及相关图文、电话咨询服务的医保结算。
2月10日,浙江省医保局在国内率先开通互联网诊疗医保在线结算。各地具有互联网诊疗条件和积极性的医院,向医保部门提出申请,并在保证支付安全前提下,对网上慢病复诊相关费用给与支付。
某种程度上,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难以支撑起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而疫情就是一个契机,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同时,也将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手段纳入医保支付,其或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据新华社统计,疫情期间共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服务近千万人次。
在线问诊量激增,药企要提前布局
多家互联网问诊平台的用户访问数量在快速增长。有研究机构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端的线上门诊量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咨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此次疫情中,用户对于线上服务的接受度,医院线上化进程、政策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支持程度,均呈现突破性进展。
有数据显示,疫情之下,互联网诊断已经达到了门诊总量的10%。
对此,药赋能科技CEO、第九届中国医药互联网大会主席邵清告诉赛柏蓝:确实,疫情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14年-17年间,互联网医疗的业务持续被资本看好,很多企业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好大夫、微医、平安好医生这类企业,他们有非常好的服务能力,在消费者人群中有一定的口碑和基础,也更容易抓住疫情中出现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次疫情的出现,会大大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渗透率。
多个平台在线问诊数量激增的同时,在大潮退去之后,如何保持用户的高活跃度、留存度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的问题。邵清表示:不需要保持所谓的高活跃,只要有留存度即可。因为药品和医疗不是高频的产品,只需要保持在未来消费者需要的时候,应需而用就可以了。随着疫情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跟新冠肺炎的关联度已经不大了,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已经逐渐延伸到其他疾病的问诊,需求会慢慢释放出来。
这对药企的影响也随之出现——因为药品的销售终端将更多,网上药店,互联网医院都会产生用药需求,药企要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和线上业务,迎合市场。
对厂家来说,自己的药在哪卖都一样,如果没有提前布局这个事,线上的业务可能会丢掉,因此越早参与越好,接着或会带来销售团队的变化——分出一部分人来做线上渠道的维护。
医药代表,新转型机会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提前布局线上渠道,对药企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互联网医疗也有一些局限性,这无形中限制了医药代表的品种选择。
有专业人士向赛柏蓝表示,互联网医疗始终没能解决现代化的“望闻问切”问题,也就是当面诊疗和现代仪器的检验,比如患者在家,没法做CT,没法拍片子,没法抽血、验血。
此外,对大多数省市的政策而言,医保线上支付仅覆盖了慢病复诊环节,对于远程会诊、常见病初诊、药品配送等环节,尚未进行覆盖。因此,在互联网这一医疗场景中,盈利强,患者复购率高,严重依赖药品的慢病患者是主要消费对象,据了解,中国慢性病患者高达三四亿,仅仅慢病医药市场就是千亿级的市场。
不少药企加速布局互联网医疗,比如复星医药、康恩贝、片仔癀等,他们借助从线下到线上,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拓展自身业务。
阿里巴巴借助非典疫情,培养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实现快速增长;而新冠肺炎,或是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器,实现行业的发展新拐点,作为医药代表,有资源有能力,可以瞅准其中的风口,找到转型机会。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