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将海洋生物医药提至战略发展层面,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纷纷制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将其视为“蓝色经济”增长点加以推进。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但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开发海洋湖沼资源,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等战略设想,四十二年来也在加快培育与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截至目前,全世界15种海洋药物中,有3款诞生自中国。
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简介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而海洋药物则是指以海洋生物和海洋微生物为药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研制而成的药物。
现有的海洋药物大多属于天然药物范畴,即直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是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经过人工合成或生物技术转化而获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中药:海洋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海洋药用生物按我国新药审批要求研制成的中药。大多情况下,海洋药用生物按其性味和功效,多与其他中药材配伍成复方中药;
2.化学药:采用化学的方法,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生物活性成分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然后经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研制而成的海洋药物;
3.生物制品:采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海洋药物,在分类上属于生物制品类药物。
二、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1.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由于海洋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对我国而言,大力促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是积极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与维护国家权益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为67亿元,至2015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达302亿元,2019海洋生物医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是增长较快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1:2010-2019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对于产品上市进程而言,我国海洋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已有多种海洋药物经批准上市,包括抗病毒、抗凝血、降血脂、免疫调节、镇静、麻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包括GV971、藻酸双酯钠、盐酸甘露醇、角鲨烯、河豚毒素、鱼肝油等在内的40余种产品,其中刚刚批准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也填补了阿尔茨海默病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专利产出也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2014年-2019年,海洋生物医药专利公开数量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3件上升至2019年的40件,增长超过10倍。截至2020年8月,2020年共计公开发明专利25件,2020年全年公开发明专利数量有望突破40件。
表1: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部分)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2:2014-2019年海洋生物医药专利公开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2.历经四十余载,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加持下步入“腾飞阶段”
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作药物的国家之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开发海洋湖沼资源,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等战略设想,海洋药物研究开始引起重视,并逐步纳入国家计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始起步;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9年,海洋生物医药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海洋药物等研究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先后组建了海洋药物方面科研、教学机构,创办了学术组织和海洋药物专业刊物,多种海洋药物产品和功能食品问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国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入腾飞阶段,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出现了多种医疗、美容、肥料及新材料产品,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18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先生倡导发起了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提出在全球近80年海洋药物研发经验与成果基础上,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为目标,以海洋新药产品创制为导向,汇聚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药物研发队伍,旨在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有序开发的海洋资源深度开发计划,开启了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篇章。
图3: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阶段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今我国在多项规划中对其发展提出目标,同时进行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战略部署,对“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此外,《“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不同地区纷纷提出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大力支持行业发展。
表3: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政策文件(部分)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庞大,对医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医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细胞代谢、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的衰老。
此外,作为在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兴产业,据预测,目前仍有90.4-92.6%的海洋生物来源的化合物尚未被发现,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药物资源宝库。
在此背景下,叠加政策加持因素,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投顾问预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7%,产业增加值将在2022年达到700亿元。
图4:2018-2022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三、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格局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中国“蓝色药库”的雏形,正在青岛逐步显现。山东省将新医药产业列入“四新一海”战略,将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青岛作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镇,是全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主要聚集地,已成功开发5个海洋药物、200余个海洋生物功能产品,“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抗老年痴呆药物GV-971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研发成功并获批上市,抗心脑血管药物PSS(藻酸双酯钠)进入二次开发阶段,一批海洋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青岛已成为与上海、厦门、广州并列的全国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
广东省大力落实科技兴海战略,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已成体系。广东海岸线长达3368公里,是我国海岸线长度排名第二的大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具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并拥有较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利和科研成果,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实现蓝色经济的带动下,广东省逐步实现从海洋大省迈进海洋强省的战略。
浙江省内海洋生物企业抱团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品的产业格局。近年来,浙江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海洋高科技成果公共中试车间、浙江海洋学院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继建成运行,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的研发生产能力初具规模,初步形成地方特色和产业集聚。舟山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已形成明显的产业特色,现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等10余种主导产品;温州以当地养殖的羊栖菜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提取加工,研发了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功能食品;台州依托国家化学原料药基地的生物医药企业和技术人才,开始逐步延伸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福建厦门积极探索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海洋生物医药新高地。目前,福建省海洋医药与生物制产业主要分布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区。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探索“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四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明确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下,目前厦门市有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近50家,其中海洋药品制造企业35家,海洋功能性食品制造企业11家,初步形成了一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新兴企业。
广西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融合,加速向“蓝色药库”进军。凭借丰富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融合产学研多方力量,广西不断加快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增加值,2017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亿元,潜力巨大。近年来,借助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发展大潮,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目前已形成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广西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为核心的重点研究团队与关键技术支撑。
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展望
目前人类已发现了3.5万个海洋天然产物,其中一半以上都有生物活性,远比陆地上动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要高,海洋能提供大量药物先导化合物,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新兴朝阳产业。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投入100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海洋生物酶;美国强生、英国施乐辉等公司均投入巨资开发生物相容性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中国虽然近年来对海洋医药产业不断从政策和顶层设计上予以扶持,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但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国家,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差距来源于(1)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成果甚微;(2)缺乏“海洋科学+生物医药”的复合型人才;(3)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4)知识产权保护不足;(5)产业参与者类型较为单一,缺乏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提升产业研发实力和市场空间,从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 辛明宇
来源: 火石创造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