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新
01放射性药物简介
放射性药物也称同位素药物、核药,根据《放射性药物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因此,放射性药物可以概括理解为,以放射性同位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为基础,用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化学、生物制剂及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制剂,可进一步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其中,以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为主。
目前,全球有10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疗领域,其中,30种左右用于放射性药物生产,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常用的同位素有镥[177Lu]、钇[90Y]、锝[99mTc]、碘[131I]、镓[68Ga]等;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常用的同位素有氮 [13 N]、氙[133Xe]、铊[201Tl]、铬[51Cr]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一些新的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于临床研究中。
02放射性药品种类
全球上市的放射性药物有100多种,国内上市的有30多种。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列示,共有30种,自1977年首次纳入药典以来,每版药典都会将放射性药物纳入,至2020版,每版都有多种曾被纳入前几版药典又被剔除的药物。
2020年后,在药典外,国内还上市了几款新药,分别是:拜耳的氯化镭[223Ra]注射液,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原子高科的治疗用碘[131I]化钠胶囊,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摄碘的甲状腺癌以及可摄碘的甲状腺癌转移灶;远大医药的钇[⁹ºY]微球注射液,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03放射性药物市场分析
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较小,受政策的整体带动,市场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同辐报告预测,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到 2022年预期达65.12亿元。
近几年,国内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了扶持放射性药物及相关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这几个政策的发布,将有力的推动未来放射性药物市场的扩张。
相比治疗类药物,诊断类药物受这些政策利好的影响更为明显,PET(PET/CT)、单光子显像设备等诊断类设备装备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应用放射性药物进行临床检查的患者数量将持续增长,相应的诊断类放射性药物需求也将持续放量。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为诊断类药物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前提;2021年6月,浙江省将PET/CT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每次全身检查价格从原来的万元左右降到5300元,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借鉴,有利于未来的大规模推广。
表1:全国规划正电子显像设备前后对比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相比诊断类药物,治疗类药物市场拓展缓慢,特别是对于核恐怖的影响,人民对放射性药物的接受度较低。而且,市场上抗体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进展,市场关注度更高,期待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了治疗类药物的发展。国内药企布局较少,研发投入较低,资本关注度也较低,从各方面制约了治疗类药物发展。
产业上游发展不足,国内尚需时间发展。
由于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关键原料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发生产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国内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发主要由各科研院所开展,生产只能由中核集团负责。但我国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长期难以自产,除131I、89Sr等少数同位素实现了国产,其他医用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加速器辐照、反应堆辐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和发生器制备4种方式,其中,反应堆和加速器是应用较多的方式。大量生产同位素主要是用反应堆提供,我国有多个核反应堆,但主要是用于科研任务,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只是辅助工作。但由于国外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堆建设时间太久,面临老化、退役以及各种稳定性问题,因此,国内建设自己的反应堆更加紧迫,国家也规划建设1-2座专用堆。
国内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反应堆主要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先进研究堆(CARR)、游泳池反应堆(SPR)、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岷江试验堆(MJTR)、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研究堆(CMRR)等。
除反应堆外,生产同位素的设备如:加速器、发生器,还依赖进口,虽然国产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但与进口品牌还有相当的差距,随着国家规划的发布和支持,未来国产品牌将逐步具备与进口品牌竞争的实力。国内的企业也主要是国家的科研院所及下属公司,回旋加速器主要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下属的西安兆福电子有限公司、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产发生器以中核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裂变99Mo–99mTc发生器等的国产化。
国内基本被两家龙头垄断,新企业开始入局竞争。
目前,全球从事放射性药物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受限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和供给的影响。全球领先的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有诺华、拜耳、GE、Cardinal health、UPPI、RadioMedix、Lantheus等。国内有20家左右的企业,但主要是被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企业垄断,两家企业通过并购,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
除两家龙头企业外,远大药业自2018年起,通过并购投资的方式,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创新药的布局,不断引入新产品,成为国内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一股新势力,大有打破两家企业垄断的形势。此外,智核生物、纽瑞特、通瑞生物等创新型核药研发企业也相继进入产业赛道,法伯新天等企业则专注于创新型放射性药物CRO,为放射性药物研发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服务。
04发展趋势
国产创新药突破。目前,国内放射性药物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且研发速度较慢。相对而言,国外对于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不断有新的突破,并有多种类型的新型放射性药物获批上市,未来国内将加大在放射性创新药方面的研发投入。
目前,在放射性同位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和定点内部放射性疗法(site-directed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SIRT)是研究比较多的方向。
RDC也就是放射性配体疗法(Radioligand Therapy,RLT),与ADC相似,RDC由靶向肿瘤抗原的特异性配体、连接臂、螯合物和放射性同位素构成。其中,靶向配体可以是化合物、多肽、抗体等。RDC通过靶向配体的精准定位,在RDC进入血液后,就会将放射性同位素靶向送到肿瘤内部,与癌细胞上的特定标志物或受体结合,结合后便释放放射性同位素,破坏肿瘤细胞的复制能力,然后杀死癌细胞。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线更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从而减少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伤。而且,RDC既可用于诊断也能实现治疗功能。
SIRT是一种借助不同类型的微载体,将放射性同位素递送到肿瘤内部,对肿瘤进行定点放射治疗的方法。SIRT多是用于治疗经手术无法切除或化疗无效的肿瘤。SIRT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药物递送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较多的有玻璃微球、聚合物树脂微球、金属丝等,直径25±10μm,多是基于化学栓塞术的方式,通过血管递送到靶向肿瘤中。
05总结
虽然放射性药物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内加大对放射性药物及相关设备开发的支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放射性药物的开发行列,为患者提供更好、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来源: 火石创造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