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500家上市药企,10家药企创新药收入可圈可点,他们是国内创新的先锋,引领行业的发展。5家头部传统药企的创新逐渐步入收获期,正加速完成蜕变;另5家初代创新药企也正迎来收获期,整体呈现出很好的增长势头,并且他们在创新药上表现的爆发力足够让头部的传统药企们感到威胁。
近日拜登系列新政出台后,从CXO到整个生物医药二级市场再度陷入低迷,其实中国生物科技不必过于沮丧。当美国的“大刀”砍向中国的生物科技,恰恰是因为在这块必争的前沿科技领域,有着让美国感到威胁的“力量”。
在头部创新者的眼中,“我们正处于生物制药创新的黄金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机会将新疗法落地。”正是如此,总体来看中国生物医药即将进入创新药蓬勃发展的收获期。在十年十亿美元的行业规律中,中国创新药真正发展了五六年,就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不论是从零出发的Biotech,还是从仿制药转型创新的传统药企都有值得一提的成绩。盘点近500家上市药企,E药经理人找出了10家创新药收入可圈可点的公司,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生制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信达生物、先声药业、贝达药业、复宏汉霖、再鼎医药。这十家公司走在了创新的前列,并呈现出一些趋势:一是传统药企的创新逐渐步入收获期,加速完成蜕变。据公开披露,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超65%,翰森制药该占比也超过了50%。收入基数较大的三家恒瑞医药、中生制药、石药集团的创新药收入也将在两三年内迈过百亿大关。二是初代创新药企逐渐迎来收获期,整体呈现出很好的增长势头。10家企业中,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贝达药业、复宏汉霖和再鼎医药这5家创新药企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近半数为成立不足10年的公司。而且初代创新药企们在创新药上的爆发力足够让传统药企感到威胁,比如百济神州以36.76亿元的创新药收入与恒瑞争锋,信达生物的创新药收入与翰森等传统药企数额接近。值得一提的是,这仅仅还是他们的商业化初期阶段。这十家公司的创新实力到底如何?谁会成为第一?他们能否带领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冲破“枷锁”,登上国际舞台,成为比肩跨国药企的Pharma?纵观传统药企创新转型过程,有几个共性,一是聚焦趋势明显,由多治疗领域分散发展向“聚焦一两个治疗领域,其他领域探索式发展”的模式转变。比如中生制药现阶段呈现出“以肿瘤领域为核心,同时聚焦于肝病、外科/镇痛、呼吸领域”的战略。数据显示,2012年这四个治疗领域合计收入占比为55%,到2022年该数字增长至73%,尤其肿瘤领域收入占比从7%增长至33%。翰森的聚焦趋势更为明显,该公司现阶段呈现出“以肿瘤领域为核心,中枢神经系统、抗感染为辅,在代谢及其他领域探索”的变化。财报显示,2017年前述三大领域收入占比合计仅占51.12%,到2022年H1这一数字攀升至87.8%;尤其肿瘤领域相较2017年时收入占比已然实现翻倍,从2017年的约25%到现在的55.3%。向来聚焦肿瘤领域、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恒瑞也在财报的措辞中体现出了“聚焦”的倾向性。在2016年财报中,恒瑞列出了抗肿瘤、麻醉、造影剂、心血管、消炎和其他六大板块的营收情况,到2021年财报中只列出了前三大治疗领域的情况。并且五年间肿瘤领域收入占比从43%进一步上升至2021年的50.7%。第二是都陆续进入到创新转型的收获期,收入基数大的药企创新药收入即将跨越百亿元的门槛,收入基数小的药企创新药收入占比迈过50%的门槛,成功转型成依赖创新药贡献收入的创新药企。恒瑞作为创新转型一哥,最先来到百亿关口。据披露,2021年上半年恒瑞实现创新药收入52.07亿元。年报中尽管未披露,但显而易见。不过到2022上半年,恒瑞的创新药收入或有所下滑,据业内人士测算上半年恒瑞创新药收入将在45亿元上下,预计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接近44%。这一测算有据可依,近日恒瑞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提到,股权从2022年到2024年分三期解锁,首批解锁条件之一便是2022年创新药收入达到85亿元以上(含本数)。同时恒瑞给出了一项创新药收入业绩指引,即2023年创新药收入达到105亿元,2024年创新药收入达到130亿元。与此同时,未来三年恒瑞将迎来创新药上市高峰期,这一方案中还透露出从2022年~2024年恒瑞提交的创新药NDA数量将达21个,加上现阶段已经获批的11个创新药,非常可观。近日中生制药召开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也表示,2023年中生制药整个创新药规模将达到里程碑式的规模100亿元,同时未来三年内预计上市5个肿瘤创新药。据了解,中生制药2022年H1创新药收入34.9亿元,收入占比约为23%。而收入基数小的创新药完成创新转型的步伐更快一些。最显眼的是先声药业,2022年上半年其创新药收入达到17.6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已超过65%,而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45.1%。其中2020年新上市的脑卒中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商品名:先必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药2021年实现了15.43亿元的销售额。除去先必新,先声近两年还上市了曲拉西利(First-in-class)这一重磅产品,据了解曲拉西利是首个且唯一一个在化疗前预防性给药并为患者带来全系骨髓保护的药物。翰森的创新药也表现出了亮眼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其创新药收入约23.21亿元,同比增长约84.8%,创新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2.3%,上年同期为28.5%。第三个共性是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保守状态,实际上这是所有传统药企在创新转型中呈现的普遍状态,与创新药企看似不计商业回报的大额投入研发时,传统药物需要平衡自身受益与支出。收入基数越大的药企掣肘越多,转型创新时需要考虑的越多。不过“创新转型决心不够,步子迈得小和慢”都会在未来几年内显现出来,因为他们对面的创新药企“太卷”、太投入了。以度量创新的指标研发投入为例,2021年,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金额为95.38亿元,相当于“恒瑞+石药”两家,或相当于“中生制药+石药+翰森”三家。同期再鼎医药在研发上的投入也超过了除恒瑞的任何一家传统药企,约合39.94亿元。持续的研发投入沉淀的是不一样的研发管线。从管线来讲,这几家传统药企的管线规模是足够大的,但自研临床管线不够新,同时大都只是国内临床而缺乏海外临床。往临床前,创新性则有大幅提高。从管理人来看,这些传统药企的掌舵人大都缺乏在海外上市重磅炸弹的经验,同时管理模式需要革新,需要向着做成跨国药企的方向调整。以其中一家为例,未来三年将要上市的产品中仍有接近八成是生物类似药或者仿制药,仅有20%为创新药。不过该企业表示,公司已在三年前转变立项思路,现今研发投入中有四分之三投入在创新药上,后续比例仍将持续拉高。恒瑞和先声临床阶段管线相对来说创新的成分更多,前者偏向于自研构建而来,后者多为BD合作的管线。不过现阶段恒瑞的临床管线多布局于PD-1、PD-L1、Her2、PARP、CDK4/6、JAK1、PCSK9等热门靶点,未来上市可能面临相当程度的竞争。先声通过BD合作的几个临床管线比如QPCT、AQP4、URAT1都比较创新,但多不具备全球权益。临床前管线中会有更多的创新性。以先声为例,其PD-L1/IL15v、TIGIT/PVRIG、MSLN/CD3多抗、RAD51等靶点都比较有差异化。尽管恒瑞未透露临床前管线靶点,但据此前在研发日上的消息,有多个具有FIC/BIC潜力的靶点产品。除了因巨额的投入造成的巨额亏损外,创新药企的成长是行业有目共睹的。以百济神州为首,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复宏汉霖等创新药企,在短短几年间从Biotech成长成Biopharma,刚进入商业化初期,接连达成1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创新药收入与大型的传统药企同台PK。行业最难看懂的两家公司,一家是恒瑞,另一家便是百济。前者的创新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业界众说纷纭,而后者研发投入是行业第一,高管薪酬的高度也是行业第一,花钱花的令同行艳羡,可是百济似乎永远不差钱。财报显示,上半年百济的现金及等价物约为277.97亿元,持有现金是加科思的约19倍,是亚盛医药的16倍。不过行业还在懵懂时,百济正在逐步证明自身的商业模式。今年上半年,百济创新药收入为5.66亿美元(约合36.76亿元),同比增长131.3%。其中替雷利珠单抗和泽布替尼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两者是验证其商业模式的最好例子。以PD-1为例,在最早获批的四个PD-1玩家之中,只有百济的替雷利珠单抗走出了稳健的增长趋势,正与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争夺第一的位置。财报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2022上半年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达12.51亿元,同比增长56.3%,2022第二季度的销售额相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了20%。百济取胜的关键也在于他的大规模投入。包括适应证的布局和推进策略、适应证的规模、以及商业化团队规模都给足了其支撑,目前来看,替雷利珠单抗是布局最为广泛的PD-1,在中国和全球启动或完成了超过20项的潜在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包括17项3期临床和4项关键性2期临床。与其他三家PD-1不同,百济的PD-1临床试验纳入了大量的海外患者,以支持全球申报。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在国际市场审批上无疑更具优势。最惊喜的是百济的泽布替尼,上半年百济的泽布替尼在全球销售额达15.14亿元,同比大增262.9%。据了解,美国市场成为了泽布替尼的核心突破点,上半年泽布替尼在美销售额同比增长504.5%,达到10.15亿元。未来随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白血病(SLL)这两个大适应证获批,销售将更具想象空间。华西证券曾预计,在各项适应证如期获批情况下,泽布替尼2023年全球销售额或将超过60亿元。加上替雷利珠单抗,2023年百济的创新产品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超过恒瑞。创新药企的爆发力的确不容小觑。除百济外,信达生物的创新药收入也与翰森等传统药企数额接近。2022H1实现产品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长10%。信达管理层此前在电话会上表示,信迪利单抗(PD-1)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受到医保大幅降价以及销售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重整影响,这些调整将会有利长期销售体系的效率。经过调整后的信达仍然值得期待。目前信达有7款商业化上市产品,另有3款在上市申报阶段并已经获NMPA受理,包括塞普替尼(RET抑制剂)、PCSK-9单抗、BCMA-CART。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两年内信达将手握10款新药,或将再度超过与其接近的传统药企。尽管复宏汉霖上市产品除了斯鲁利单抗之外,都是生物类似药,但这为其商业化开了个好头。2022年上半年复宏汉霖产品收入为11.82亿元,其中曲妥珠单抗实现国内销售收入约8亿元,较去年同期涨幅约178.2%。复宏汉霖目前已在中国上市5款产品,在全球上市1款产品,13项适应证获批。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