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资讯

诺奖得主创立!这10多家公司正在开发哪些前沿疗法?

在近20年来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不少科学家作为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公司,致力于将诺奖前沿技术转化为惠及患者的创新疗法。

· · ·

在近20年来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不少科学家作为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公司,致力于将诺奖前沿技术转化为惠及患者的创新疗法。其中,一些公司已经取得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近日,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 Bertozzi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她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是一位活跃的创业者。本文中,我们将分享10多家由诺奖得主创立或联合创立的新锐公司,看看它们都在开发哪些创新疗法? (按获得诺奖时间排序)


1

公司名称:Lycia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arolyn R. Bertozzi教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Lycia Therapeutics公司由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 Bertozzi教授联合创建。她的团队设计出一种抗体,不但可以与靶点蛋白相结合,而且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能够将靶点蛋白内化并且“拖到”细胞的溶酶体中,在那里这些蛋白将被消化。Bertozzi教授称这种抗体为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sosome-targeting chimera,LYTAC)。


图片

她的团队已经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成功降解包括EGFR和PD-L1在内的膜蛋白,以及ApoE4在内的分泌蛋白。2020年6月,Lycia Therapeutics公司走出隐匿模式。2021年,它完成7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且与礼来公司达成研发合作,开发靶向创新靶点的蛋白降解疗法,涉及免疫学和疼痛等多个治疗领域。Lycia公司有可能获得超过1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2

公司名称:CRISPR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CRISPR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3年,由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与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专注于将突破性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转化为变革性疗法。在该公司创立的前一年,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确认她们所设计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能在DNA的特定部位“定点”切开口子。2020年,这两位教授因为在CRISPR基因编辑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图片


目前,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已经在临床中验证了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潜力。该公司与Vertex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exa-cel是一款自体、体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通过在体外对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或严重镰刀型细胞贫血病。Exa-cel早先在临床试验展示出一次性功能性治愈的潜力。近日,该产品已经启动向美国FDA递交滚动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首款获得FDA批准的CRISPR药物


3

公司名称:Caribou Biosciences

联合创始人:Jennifer Doudna教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Caribou Biosciences成立于2012年,由2020年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她的学生Rachel Haurwitz联合创立。该公司致力于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新一代同种异体免疫细胞疗法


图片


Caribou公司目前研发管线中有3款使用基因编辑构建的下一代CAR-T细胞疗法,以及一款使用基因编辑改造、源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CAR-NK细胞疗法。其中,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改造的即用型CAR-T疗法CB-010已经在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是首款获得100%总缓解率的同种异体CAR-T疗法,也是首款携带PD-1敲除的临床期同种异体CAR-T疗法


4

公司名称:Intellia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Jennifer Doudna教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近年来,Jennifer Doudna教授一直致力于推进CRISPR基因编辑的转化研究。Intellia Therapeutics也是其参与创立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上述提到的Caribou公司和风投公司Atlas Venture以及CRISPR领域的科学家联合创办,致力于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基因编辑开发创新疗法


图片


Intellia公司与再生元(Regeneron)合作开发的NTLA-2001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装靶向TTR基因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具有一次治疗、潜在治愈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潜力。该产品已在2021年公布了临床数据,这是首个支持体内CRISPR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效果的临床数据,也是CRISPR基因编辑临床应用上的重要里程碑。


5

公司名称:Mammoth Biosciences

联合创始人:Jennifer Doudna教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Mammoth Biosciences成立于2017年,Jennifer Doudna教授为其联合创始人之一。该公司最初的目标是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检测病毒、细菌基因组序列的分子诊断检测,目前其研究范围拓展至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体内和离体基因疗法,为难治疾病带来永久性的治愈方法。


图片


Mammoth公司专有的CRISPR平台可以发现和改造新型Cas酶,包括Cas14和Casɸ在内的超小型Cas酶专有工具包,允许将扩展的高保真基因编辑与靶向系统递送相结合,具有优越的体内应用潜力。今年1月,Mammoth公司与拜耳(Bayer)宣布达成超10亿美元合作,旨在将前者的CRISPR平台与后者诱导多能干细胞平台有机结合,开发下一代体内基因编辑疗法。


6

公司名称:Scrib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Jennifer Doudna教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Scribe Therapeutics是从Jennifer Doudna教授实验室分离出的初创公司,于2020年10月走出隐匿模式。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基因编辑和递送平台,最终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他具有高度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


图片


Scribe公司专注于一种名为CasX的新型核酸酶,它源于自然界中一类“不可培养的细菌”,经过Jennifer Doudna教授实验室的改造,最终成功应用于基因编辑。与其他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相较,CasX由于体积小、独特DNA剪切特性、来自非致病微生物等而具有许多重要的优势。就在近日,Scribe公司与赛诺菲(Sanofi)达成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合作,利用定制的CasX编辑器协助赛诺菲扩展其NK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运用。


7

公司名称:Jounc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James Allison教授,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

Jounce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3年,其联合创始人之一为James Allison教授,他与Tasuku Honjo教授因发现癌症疗法新理念——通过激发身体免疫系统内在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而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Jounce公司致力于开发能够使免疫系统攻击肿瘤并为患者带来持久获益的疗法,从而改变癌症的治疗方式。


图片


Jounce公司认为,如果能发现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从而识别最有可能对治疗产生反应的患者群体,则能使免疫疗法能发挥更大的潜力。该公司的技术能够分析数千种人体实体瘤的免疫细胞和分子特征,从而有效识别和指导新的免疫疗法的开发。目前该公司多款免疫疗法在研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针对靶点包括ICOS、PD-1、LILRB2、CCR8等。


8

公司名称:Bicycl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Gregory Winter爵士,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Bicycle Therapeutics公司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之一为Gregory Winter爵士,他因在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噬菌体展示技术不仅直接促成了第一个抗体药物阿达木单抗的成功开发,也促进了双环肽类药物的研发进展。Bicycle公司致力于利用Gregory Winter爵士的科研成果以及双环肽技术开发变革性药物


图片


目前,Bicycle公司靶向EphA2的双环肽偶联毒素BT5528、靶向Nectin-4的双环肽偶联毒素BT8009等都已经在临床取得积极结果。早先,Bicycle公司还与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达成超17亿美元合作,以利用独特的双环肽技术开发新型免疫肿瘤疗法。


9

公司名称:Eikon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Eric Betzig博士,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Eikon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1年,联合创始人之一是Eric Betzig博士,他由于在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Eikon公司希望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来开发一种药物发现的全新方式


图片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的开发,使光学显微镜能够以超高清晰度观察细胞内的细微结构,并且追踪蛋白运动。Eikon公司正在使用该技术观测新药分子对于蛋白质的影响。结合机器学习、自动化工程等技术,可能帮助发现新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同时进行高通量筛选,或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


10

公司名称:Septerna

联合创始人:Robert Lefkowitz博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Septerna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几位在GPCR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的科学家联合投资机构Third Rock Ventures推出。Robert Lefkowitz博士是创始人之一,他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领域做出的贡献而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Septerna公司正在针对广泛的疾病领域,发现和推进靶向GPCR的新型小分子药物研发管线


图片


GPCR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最多产的药物靶标类型之一,并涵盖所有主要疾病领域。然而,GPCR的复杂性和跨膜特征使它们很难在细胞外分离。Septerna公司的技术平台能够在细胞环境之外重现GPCR的天然结构、功能和动力学。这一技术能促进迅速解析GPCR和配体结合的结构,并加快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11

公司名称:Alnylam公司

联合创始人:Phil Sharp博士和Craig Mello博士,分别为1993年与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

Alnylam Pharmaceuticals成立于2002年,致力将RNA干扰(RNAi)这类诺贝尔奖技术转化为药物疗法。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Phil Sharp博士和Craig Mello博士,前者由于发现了断裂基因而共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后者由于发现RNA干扰机制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图片


根据Alnylam公司官网,该公司已经有多款RNAi疗法在美国或欧盟批准上市。比如,于2018年获批的靶向转甲状腺素蛋白的小干扰RNA(siRNA)疗法Onpattro,为FDA批准的首款siRNA药物。今年6月,该公司皮下注射RNAi疗法Amvuttra获FDA批准上市,为FDA批准的首款只需每3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就能够逆转神经病损伤的RNAi疗法。


12

公司名称:Atalanta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raig Mello 博士,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

Atalantatx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8年,Craig Mello博士为四位联合创始人之一。该公司正在开发针对多种靶点的RNA干扰(RNAi)疗法,靶向用于治疗亨廷顿舞蹈症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靶点


图片


据Atalanta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RNAi疗法的一个主要局限性,即难以将药物分布到整个大脑和脊髓中。目前,该公司专有的分支siRNA是一种新型的寡核苷酸结构,已显示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沉默基因表达的强效能力,可应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13

公司名称:Kallyope公司

联合创始人:Richard Axel博士,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

Kallyope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之一Richard Axel博士因在嗅觉方面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Kallyope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肠脑生物学相关研究,并正在开发涉及肠-脑轴的小分子治疗药物。


图片


通过揭示肠道和大脑之间的连接,Kallyope公司的平台已被用来生成跨越几个相关治疗领域的新型治疗方案,包括代谢、免疫学和炎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策略的一个关键要素,是用肠道限制性分子靶向肠道和肠-脑生理学相关靶标,这是一种有望提高药物发现和开发速度和成功几率的全新方法。


14

公司名称:Epizyme公司(已被益普生收购)

联合创始人:Robert Horvitz博士,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

Epizyme公司由张毅博士和Robert Horvitz博士共同创立于2007年,后者由于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而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图片


Epizyme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表观遗传学抗癌疗法。该公司开发的Tazverik是一款“first-in-class”表观遗传学抑制剂,也是FDA批准的首款EZH2抑制剂,通过抑制EZH2调节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终末分化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今年8月,益普生(Ipsen)宣布完成对Epizyme公司的收购,这项收购金额为2.47亿美元。


历史上,还有很多诺奖得主同时也是创业者。这些科学家们不仅醉心于实验研究并最终取得成功,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力求以科学力量造福人间。这是对科学的执着,对梦想和使命的坚持。


期待这些不断涌现的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能够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积极改变。


领取2天会员.jpg

来源:药明康德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