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位居首位肿瘤致死病因,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今天我们将针对原发性肺癌的另一类亚型——小细胞肺癌展开介绍,与读者分享目前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药物。
小细胞肺癌(SCLC)的主要特征包括肿瘤生长迅速、血管丰富,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癌症早期阶段就会发生转移,几乎所有的SCLC患者都是重度吸烟者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SCLC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或咳血,并伴有影像学异常。SCLC肿瘤生长迅速并且病情进展快,大约三分之二的SCLC患者在最初诊断时便存在肿瘤远端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对侧肺、脑、肝、肾上腺和骨。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和放、化疗之外,以免疫疗法为代表的新型疗法也被应用于SCLC的临床治疗中。免疫疗法通过使用药物来刺激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摧毁癌细胞。免疫系统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不攻击体内的正常细胞,为了做到这一点,免疫系统利用免疫检查点蛋白来进行调控,这些免疫检查点蛋白需要被打开(或关闭)才能启动免疫反应。在某些情况下,癌细胞会利用免疫检查点来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即“免疫逃避”),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部分SCLC患者。目前在SCLC的临床治疗中,可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包括泰圣奇(阿替利珠单抗)和英飞凡(度伐利尤单抗)。目前这两种药物已获得中、美两国相关监管机构的上市批准,其中泰圣奇于2019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国药监局也在2020年首次批准泰圣奇用于治疗SCLC、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等多种实体肿瘤。2019年,英飞凡在中国首次获批,目前该药物的适应症包括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美国FDA在2020年批准英飞凡联合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泰圣奇和英飞凡的作用靶点均为PD-L1,这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在一些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上都有它的踪迹,它通过与PD-1相互作用来调控免疫反应,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来阻断PD-L1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反应。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药物信息,这一类药物可以作为晚期SCLC一线治疗的一部分,与依托泊苷和铂类化疗药物(如卡铂或顺铂)一起使用,这种PD-L1免疫疗法与化疗组成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帮助一些SCLC患者延长生存期。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包括疲劳、咳嗽、恶心、皮疹、食欲不振、便秘、关节痛和腹泻。其他严重但较为罕见的副作用主要为输液不良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具体来说,有些人在注射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发烧、发冷、面部潮红、皮疹、皮肤瘙痒、头晕、喘息和呼吸困难。此外,由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消除身体免疫系统的一个保障机制,在少数情况下用药后免疫系统可能会开始攻击身体的其他正常组织,这可能在多种器官中导致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不良状况。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我们对SCLC的遗传学和生物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发现了多种治疗策略。相比于非小细胞肺癌,针对SCLC药物研发进展稍显缓慢。本文只对一部分SCLC疗法进行了介绍,并未列举所有疗法。围绕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靶点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我们相信对SCLC基础病理学的持续深耕将会为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新见解,有望在未来为SCLC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突破。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