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10日GPRC5D/CD3双抗产品Talvey(talquetamab-tgvs)的加速获批,强生第5款面向多发性骨髓瘤(MM)产品商业化序幕已经拉开。至今,强生5款产品正在“协同”镇守三大核心血液瘤之一:1款小分子化药,1款单抗,两款双抗,还有1个CAR-T产品,其在MM上的布局堪称“垄断”式,5款产品大多都做到了疗效惊艳,另外要么抢占了先发优势,要么证明了自己是同类最优,要么快速覆盖末线到一线治疗,围攻颇为铁血。
整个血液瘤领域,强生不仅打造了达雷妥尤单抗(Darzalex)这一重磅炸弹,也促成了淋巴瘤领域伊布替尼等产品的成功。而近年来,强生一边以突破血液瘤创新产品为重点,另一边往其它较大的实体瘤领域辐射,如肺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且一个布局共性是主要围绕一个重要靶点来追求最佳的产品矩阵。
如今,MNC肿瘤营收五霸之争愈演愈烈,其中罗氏“三驾马车”早已乏力,BMS、阿斯利康靠3款产品拼肿瘤业务收入,唯凭2款产品便成一方霸主的只有默沙东和强生,但不同于默沙东K药多年面向实体瘤数十个适应证的积累,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和伊布替尼均在规模更小的血液瘤市场。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强生还带着达雷妥尤单抗(46.95亿美元)冲进全球10大畅销药榜单,是其中唯一一款血液瘤产品,今年有望成为百亿美元超级重磅炸弹。
然而最初的最初,强生只是肿瘤领域的后来者。
“All in”血液瘤
早在2003年,强生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布局的首款产品——硼替佐米(从Millennium公司获得,与Millennium达成商业化和临床开发的合作协议)便获批上市,该药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的含硼酸片段的小分子化药,同时也为强生肿瘤领域贡献了首个亮点。硼替佐米上市后主要覆盖了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MCL)两大适应证,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上,短短几年时间后升级变成经典一线用药,也因此成为了10亿美元重磅炸弹。
到了2011年,强生在血液瘤上的第2款产品——伊布替尼出现了(从Pharmacyclics处获得,这家公司后被艾伯维收购)。伊布替尼是一款具备first-in-class属性的BTK抑制剂。2013年,伊布替尼胶囊获批,用于套细胞淋巴瘤,5年后推出片剂。不得不提,伊布替尼不仅是艾伯维的业绩基石,也是强生血液瘤领域的重磅产品,其在BTK领域“老大哥”的地位不言而喻。
不过,光这两款打造肿瘤业绩似乎还不够,在2015年之前,尽管强生肿瘤板块已小有成绩,但其在免疫、感染领域、神经科学领域的表现均要优于此。
转折时间始于2015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迅速运转,强生肿瘤板块以此为“分水岭”,往后一路几乎攀高峰,大有与自免板块抢占业绩支柱之势。
主要原因是其全球首个靶向CD38的抗体药物达雷妥尤单抗通过优先审评获得FDA批准上市,同年硼替佐米化合物的专利刚好到期。
有意思的是,该药也是强生在2012年从Genmab公司购买获得。2015年,达雷妥尤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接受过至少3种治疗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从申请到此次获批,达雷妥尤单抗只用了5个月时间。次年,该药又在欧盟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2015年以后,强生的肿瘤板块营收愈发与免疫板块接近,尤其在2019 年,伊布替尼与达雷妥尤单抗两者共同助力整个肿瘤业务实现了明显增长。而达雷妥尤单抗推出仅三年,销售额实现近30亿美元,同样也在较短时间内一路“进攻”至了一线治疗。继硼替佐米之后,达雷妥尤单抗的全线覆盖大力夯实了强生在血液瘤、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地位。
此外,强生和传奇生物联合开发的BCMA 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已经被认证成为了“Best in class”产品。作为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BCMA CAR-T,虽然并未与BMS/蓝鸟的Abecma做头对头试验,但在关键性CARTITUDE-1 研究中,西达基奥仑赛治疗末线主要终点总缓解率比起Abecma有明显的优势,上市后单季度环比增长强劲。
两款双抗的相继获批也加强了强生在血液瘤上的护城河,除了GPRC5D/CD3双抗,还有一款是去年10月获批的BCMA/CD3双抗Teclistamab。值得注意的是,两款双抗药物均为同赛道中走在最前面的产品,同样占据了先发优势。
今年ASCO大会上,强生释放给外界的一个信号是,将继续重点布局血液瘤领域,例如将围绕两款新获批双抗产品展开临床试验项目。而回过头来看其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强生主要通过外部引进的策略,聚焦和围绕一个重磅适应证或靶点进行延申,逐步“圈地”筑起了一列坚硬的城墙。
能否成为下一个“肿瘤之王”?
作为一家体量很大的MNC,强生的制药业务并非一开始押注一个单一领域,而是以雄厚现金流通过外部创新等策略布局各式各样的产品,来降低商业风险。除了肿瘤学,强生制药业务还覆盖了免疫学、感染、神经科学、肺动脉高压等领域。
但梳理其历年来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强生最大的产品亮点逐步从神经科学,转移到了免疫领域,最终过渡到了肿瘤领域。在所有的业务板块中,肿瘤板块业绩增长的“坡度”可谓最陡。
近两年,免疫学虽仍是强生制药业务收入最高的疾病领域,但该领域的重磅产品却增长放缓,其中,乌司奴单抗2022年距离成为百亿美元炸弹还差临门一脚,但其专利(美国)却在今年到期。好在肿瘤板块目前较好承接了其自免业务的乏力,其营收占比今年上半年几乎与自免一模一样,颇有超越之势,这离不开主要用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AL淀粉样变性的达雷妥尤单抗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该药已成为强生肿瘤业务的半壁江山。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血液瘤患病率并不高,远不及实体瘤,但近年来全球TOP级畅销药中,血液瘤药物重磅炸弹要多于实体瘤,而从其背后的研发企业来看,超过1/2的重磅炸弹源自强生。换个角度来看,血液瘤产品,成为了强生冲击全球顶级畅销药的“利剑”。
然而,话说回来,血液瘤的市场终究远远小于实体瘤。强生肿瘤业务表现颇有成为其支柱的趋势,而身为肿瘤业务“五霸”之一,强生与其余几家MNC类似,无一不想自身在这一领域取得稳固而最靠前的位置。那么,想要成为下一个“肿瘤之王”,强生“All in”血液瘤,是为长久之计吗?
其实不然。
强生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或血液瘤领域已成就了一番“霸业”,然而放大视野,从全球制药企业肿瘤业务“五霸”来看,强生肿瘤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还不算突出。另外虽然在血液瘤领域有明星产品,其肿瘤领域总体销售额较第一、第二的位置还有一定差距。重要的是,要想尽快缩减这一差距,不仅要发力血液瘤,更要尽快打造一款或几款实体瘤领域的重磅炸弹出来,或才为长久之计。
此外,在血液瘤领域的关键产品已出现了明忧暗虑。达雷妥尤单抗销售额虽撑起了强生肿瘤业务的半边天,但到了2026年,该药专利将要到期,且目前已经在全球某些市场受到一些威胁。拿中国市场而言,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达雷妥尤单抗全球销售额为60.23亿美元,但同年其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和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达雷妥尤单抗合计销售额仅仅为3.77亿元,针对该药的几款生物类似药也在临床推进中,来自生物类似药的挑战势不可挡。
同与达雷妥尤单抗差不多时间专利到期的,还有强生另一款血液瘤产品伊布替尼。作为BTK抑制剂中的老大哥,伊布替尼当下已经被群狼环伺,火药味提前在战火纷飞之前抵达。2021年,伊布替尼全球销售额直逼百亿美元大关,然而受到同类竞品占领市场份额,2022年伊布替尼业绩反向放缓,首次出现下滑情况,其竞品如泽布替尼等销售增长却很强劲。
而这两款产品,恰恰是此前强生肿瘤学产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两款。
血液瘤领域,剩下的硼替佐米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获批不久的两款双抗产品尚未有业绩披露,其商业化旅程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强生早意识到了这一点。
早在很多年前,强生就在布局实体瘤领域。从已获批产品来看,强生聚力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布局初有成效,这也是与其他MNC形成差异化的重要一点。
2011年,也就是引进伊布替尼的年份,其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雄激素合成抑制剂——阿比特龙(Zytiga)获批上市。在美国市场,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中常见癌症之一,彼时上市被寄予厚望。因该药能使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的寿命延长数年等优势,上市不久后其销售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在历经了3年的增长迅猛期后,增速放缓,后在2018年其专利到期。今年上半年,阿比特龙销售额仅不到5亿美元,同比大降近55%。
2018年,阿比特龙“继任者”出现。获批用于治疗先前未治疗的非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口服药物Erleada(阿帕他胺)如今反倒成为了强生肿瘤领域最新的亮点。今年上半年,该药同比增长30.4%,营收超过了10亿美元。该药物实际也是强生肿瘤管线中2022年增势最好的产品,以45.7%的增速实现18.81亿美元的销售额,曾被外媒评为最有价值的研发项目。
可以看到,阿帕他胺的潜力并不小。
接下来,强生要做的是聚焦新兴肿瘤学领域,愈发重视在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或新型免疫肿瘤疗法(如诱导多能干细胞等)上的研发与布局。不过,前列腺癌领域虽已有药物商业化表现亮眼,但目前在其它癌症领域商业化产品较少,且商业化表现并不突出。强生是否能凭现有的策略成为下一个“肿瘤之王”?从现在看起来,似乎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来源:E药经理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plyUser1} 回复 {replyUser2}:{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