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过一些皂甙的分离,也和周围的人交流过,觉得不是那么容易.一般硅胶柱用氯仿-甲醇-水或乙酸乙酯-乙醇-水洗脱,比例一般是6-4-1;7-3-0.5;8-2-0.125等。但好象很难一个接一个出来,一般还是要通过ODS进一步纯化,有的还要上液相,或者这几个方法交替进行,有时液相上一个峰接下来点板发现是两个点,还要进一步刮板。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分离难度也是不同的。 |
其实皂苷是最容易分离纯化的,一般一个植物拿来,包括提取,分离,大概1个半月就能全部搞定的.因为含大量皂苷的植物,正丁醇提取出来的东西除了皂苷外很少有别的物质干扰的.样品怎么会粘呢,溶解后吸附在硅胶上,再哄干,根本不会粘的啊,也不需要什么加压的啊.一般就用甲醇-氯仿-水进行剃度洗脱就OK了,比例控制的好话,是一个一个化合物出来啊,即使不纯也只需要稍微醇化就OK了。 |
一般来说,在反相层析材料如Rp-18等出现之前,皂甙的分离纯化是天然产物化学的一大难题。同时,在1D,2D NMR普遍应用以前,皂甙的结构鉴定更加困难。一个皂甙类化合物,即使只连接有4个糖,水解定糖的种类及连接位置就颇费时日。当然,目前的条件,这些不再是难题。皂甙类化合物分离的难点在于,同一种植物种含有的皂甙类化合物往往是甙元相同或相近,糖链不同;或者糖的个数相同,而连接顺序不同。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硅胶柱层析是无能为力的。比如,甙元相同,糖链的糖基个数也相同,只是糖的连接顺序不同的化合物往往在硅胶的TLC上显示一个斑点或Rf值极其接近的斑点,这时无论用柱层析还是P-TLC都是相当困难的;而有的化合物是糖链完全相同,而甙元的差别仅仅是一个羟基或是一个甲基,此时在正相TLC上就完全是一个斑点,无法分离。此时需要借助反相材料如Rp-18。一般来说,正相材料可以把糖链的糖基个数不同的化合物分开,而反相材料适于分离糖链相同或相近而甙元稍有差别的化合物。我的经验是,硅胶主要体现糖链大小的差别(如糖越多,Rf值越小),Rp-18主要反映甙元的差别(如一个四糖苷和一个甙元比较,如果那个甙元上有比四糖苷的甙元更多的羟基的话,往往是四糖苷的Rf值更小,当然这与皂甙的类型有关)。当然,常规反相柱层析对于糖链有7,8个糖而差别仅仅是糖上的某个取代基(如Ac-,肉桂酰基等)的位置或构型不同的化合物是无能为力的,此时只能借助于HPLC。对于一些溶解度较好的化合物,P-HPLC还是较快的;而皂甙类化合物往往在甲醇或乙腈种溶解度较小,在制备时扎一针得到的东西很少,这就耗时间了,而皂甙类往往分子量较大,做谱的时候需要量也较大,有的化合物扎几天才得到足够做NMR的量。此外,在含皂甙的植物样品提取后,如果还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最好用聚酰胺或sephadex LH-20将黄酮和皂甙分开,否则黄酮类化合物影响皂甙的TLC检识。 |
提问时间: | 2024-12-20 |
浏览量: | 1603 |
最近回答: | 2024-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