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03:17:28

杂质和主成分的分离度时好时坏,为什么呢?

先说一下色谱条件,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乙腈混合,色谱柱:氨基柱,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柱温:35。稀释剂使用50%乙腈水溶液。我们之前有个片剂,除了流动相比例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主成分保留时间在18-19min,和前面的杂质都可以良好的分离。现在同一个主成分只是剂型变了,所以辅料就不同了,为了满足检测要求,只是对流动相比例进行调整。现在检测制剂的时候,主成分和前边的杂质就总会遇到一次分的挺好,一次又分的不好,有的时候重新配制一份样品分离度就好啦,有时重新配制一下流动相就好了,开始觉得是色谱柱问题,可是用了新的色谱柱也还是这样。如果说是流动相pH的问题,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片剂,就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回答 0 评论
您已邀请来回答问题
药物学× 药理学× 药物分析×

4个回答

柱效的事,氨基柱柱效下降较快,两张图明显第二张峰宽较大,主峰及杂质都这样,虽然是同一根柱子,柱效也会有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柱效慢慢变差,在冲洗后,柱效又有所回复,导致结果就是有时分离好,有时分离差,多注意保养柱子,及时观察柱效变化,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5-04-02 03:34:56

那就是流动相耐用性较差,有一个敏感变动因素,需加以严格控制,做一下耐用性看看吧。


2025-04-02 03:39:53

也有可能该药物对pH值比较敏感,或者有机相水相比例变化一点也会影响,建议考察一下不同pH和流动相比例问题。


2025-04-02 03:43:54

遇到过你这种情况。当时第一时间考虑色谱柱问题,然而换了新色谱柱还是出现类似问题,显然关键因素不是由色谱柱引起,尽管氨基柱比较特殊;你的流动相是乙腈与缓冲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吧?我那时候遇到的情况就是把流动相的组成比例各调整2~3个点(总的还是100%),后面完整得到主峰与杂峰分离(R≥1.5),建议你可以先尝试这一个变化。这里还意外发现一个现象,当氨基柱使用时间增加后,原先的流动相缓冲盐与乙腈的比例恢复最开始的比例也能正常分离,这个可以理解为氨基柱受损害后里面的填料结构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点你也可以留意对比。前面还无法正常分离的话,你再试试调整柱温或流速,只要主峰旁边的杂峰满足分离度要求都能够尝试下。


2025-04-02 03:46:27

你的回答

服务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