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04:17:49
用TMSCl现场产生硼烷进行酮的还原,反应程度很彽是怎么回事?我们在25-30度下TMSCl滴加到悬浮有NaBH4的THF溶液中,滴完后回流2小时(没有用氮气保护)然后冷却至室温。滴加含有CBS手性催化剂的THF溶液。搅拌1小时后再慢慢加入酮的THF溶液。结果反应程度很小。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 是不是整个反应过程需要N2保护? TMSCl没有重蒸? 还是有其它原因? 要查原因啊!反应用氮气保护,TMSCl重蒸同时用量增加一倍,反应进行程度增加到2/3。个人感觉有可能是CBS出了问题。这个反应对水对氧的敏感度真有那样高吗?在操作中取样跟踪过程中,发现反应液加水后有大量硼烷放出。说明硼氢化钠还是大量存在的。这又是怎么回事?按照德国应用化学会志Angew. Chem. Int. Ed. Engl. Vol 28, No. 2, 218-220 (1989)的说法TMSCl加入后经过加热回流,硼氢化钠应全部转化为硼烷与氯化钠。也就是说不能有硼氢化钠存在? |
同意楼上,不过直接买来三氟化硼乙醚溶液比较简单,滴进含有硼氢化钠的待还原物中,一定温度下很容易还原的。 |
反应时间足够长吗?如果后处理时还有硼烷放出,说明还原剂还有剩余。那么就应该是反应进程的控制问题了。也许该酮的还原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合适的温度。我用CBS-OMe做过还原,当时是需要极高的无水条件。你这个硼烷的CBS,比我那个试剂还怕水,所以更需要无水条件。另:反应的转化率低和还原剂有关(如上所说,还和时间有关);产物的ee%低才是和CBS(跟水有关)及温度有关(低温导致ee%降低)。 |
我做过很多次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也主要采用的加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的显色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紫外分光光度计应预热三十分钟以上;用原装配套的比色甲,如丢失应用同一批的比色皿,尽量减少仪器误差。 2、对照品的配制应按药典槐花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配制,精密称取在120℃ 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00mg,置100ml 量瓶中,加甲醇70ml,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注意最后为加水定容很关键,我发现甲醇含量过高影响最大吸收,一般在515nm以上。 3、样品前处量应采用石油醚或氯仿脱脂处理,如没有此步骤一般最大吸收波长不明显,扫描峰形极差,故不可忽视; 4、每次测定必须重做一根标准曲线,不能套用,要不测定数据不准;另外标准曲线的浓度吸收度应在0.2-0.8之间,最好在0.3-0.7之间。 5、采用聚酰胺纯化我认为不够好,因为有些黄酮苷元很难洗脱下来,故含量有所下降。 6、每次测定应将对照品和供试品尽量能扫描扫描一次。 7、亚硝酸钠、硝酸铝每次测定均应临时配用,不可用配制后放置一天或几天的。
|
提问时间: | 2025-02-05 |
浏览量: | 2060 |
最近回答: | 2025-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