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制品冻干后西林瓶有掉底、裂瓶现象是冻干产品生产时常遇到的问题,有的产品出现的多,有的产品出现的少一些,掉底,裂瓶又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问题,会造成产品瓶子表面的药粉污染,还会影响下游轧盖的顺畅性。为什么会这样啊?怎么解决?
瓶子质量是受玻璃材质的影响,我们常用玻璃材质是硼硅玻璃,冻干剂不宜用钠钙玻璃,因为热涨冷缩的原理,瓶子在冷冻情况下是收缩的,而水冻成冰的的体积是增大的。这是炸瓶的一个方面。
预冻温度太低,目前国产的管制抗生素瓶冻到零下50度就会出现较多的掉底瓶子。升温过程中隔板与制品温差过大,也会引起裂瓶。
1、选择适合的瓶子,可以进行试制分析,可以选数家的一起试验,找出质量好的。裂瓶、掉底是否与瓶子有关,如有关联,可以考虑将管制瓶改为进口瓶等。2、检查你的瓶子质量是否合格(用偏光镜检查一下应力,出现紫色过多的瓶子不要用)。
看到一个资料上写到,预冻不彻底也是掉底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制品尚没有完全冻结实的情况下,系统就开始对箱体抽真空,这样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尚没有冻结好的部分就开始蒸发沸腾,产生放热现象,而其本身温度急剧下降,到达共晶点温度时,产品冻结,随之开始出现爆瓶脱底现象。随着压力的继续下降,温度也相应下降。一般冻干机的真空泵能达到0.1毫巴以下,这就是说箱内的药品温度达到-40℃左右。由于西林瓶底与下部的板层没有以上的蒸发冷冻特性,故在短时间内西林瓶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温度差而导致西林瓶冷爆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