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20:29:34

四条溶出曲线中只有水介质溶出RSD%很大?

一个6类片剂,片重150mg,主药5mg,辅料:乳糖淀粉填充剂;10%HPMC做粘合剂湿法制粒(2mg/片),外加硬镁压片。水分影响有关物质,故使用高浓度HPMC,减少水的介入,原研为流化床制粒。近期试验中自制品在6.8、盐酸、4.5介质中溶出RSD%和F2因子均符合要求,而水中F2因子达标,但RSD%较大,正在寻找原因,考察水的pH为6.27。原研四种介质溶出RSD%均良好,水中15min达到85%,6.8/4.5介质中较慢,15min65-70%,自制品为达到6.8/4.5中溶出与原研相似,导致水中在80左右,F2因子均大于50。后续没有什么思路了,求助水中的溶出RSD%异常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0 评论
您已邀请来回答问题
药物学× 药物化学× 药物制剂×

3个回答

很多培训和指导原则好像都不推荐用水做溶出介质吧(虽然大家仍然在选用),因为不同来源的水的pH、离子强度、介电常数等都不一样。我的建议:

1、换一个介质试试;

2、一定要用水的话,尝试一下超纯水(仅是实验排查原因,真要这么做省所复核的话就疯了)

3、其他介质中RSD与原研对比怎么样?从自己的处方工艺着手的话,那么高浓度的粘合剂会不会导致颗粒不均匀?会不会这个才是导致RSD大的根本原因?换用流化床制粒或者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配制低粘度粘合剂试试。

2024-11-25 01:37:11

初步觉得是制粒问题:

1.好好研究下制粒终点。制到什么程度结束,这个很重要。

2.另外,你可以考虑HPMC干粉方式内加,用水制粒,相对来说不容易形成局部过硬颗粒,而且HPMC是在颗粒内部不会阻止水进入。

3.如果非要用10%HPMC溶液,可以考虑雾化加入制粒的方式。

2024-11-25 02:56:09

可以先看一下含量,如果含量没问题,则没有必要进行下列研究,说明制粒干燥过程不会影响原料药降解。控制与水接触的时间,比如制粒结束后立即干燥,放15-30分钟再干燥,考察溶出。制粒的时候最好是喷法加入,更均匀。如果原研在水中15min能达到85%,都不用考察前面点如5min的RSD了,这属于超级快速释放,f2都不用了。

2024-11-25 03:30:14

你的回答